這次返台休假,終於玩到了集資購買的Keyboardio Model 100,這款鍵盤的設計是基於前一代 Model 01改進而來,主要的改進,是加入了熱插拔的支援,且將原本少見的ALPS軸體,改為目前較常見的MX軸,這樣支援熱插拔的意義會更高些,因為選擇性會多很多,我主要是因為這樣才下手的,因為之後可玩性較高,而且我也想體驗它的鍵帽,因為依照人體工學設計,曲線感很特殊,以及有著少見的手掌鍵,而且鍵盤的上蓋外殼,是採用真實原木,這個在一般的鍵盤也是極為罕見,因此覺得入手此鍵盤特別有價值。
2023/1/1 拆禮物
![]() |
說明文件 |
![]() |
底座 |
![]() |
額外購買的白色無刻鍵帽 |
![]() |
硬殼拉鍊式鍵盤包 |
![]() |
隨處可見Logo |
![]() |
隨處可見Logo |
![]() |
內部放置的方式 |
![]() |
翻過來看鍵盤全貌 |
它的鍵軸數量比我日常使用的少了些,經過一陣子的測試,研究了它的預設Layout,真的很難使用,可能需要不少時間才能習慣,所以就依照個人習慣進行了修改,由於我常用配置,是由Kinesis、ErgoDox與Willow這三種Layout調整而產生,所以改了不少M100的配置,以便能更快的上手。
它的上下左右控制的部分,於鍵盤配置上沒有獨立按鈕,變成要使用切換鍵的方式來處理,預設是用手掌鍵切換,於H、J、K、L鍵來控制方向,而我是依照Kinesis的配置,習慣了左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來控制方向,這部份於該鍵盤,我後來改成手掌鍵切換到 C、V、M、< 鍵上,以便於類似位置使用方向鍵。
其餘滑鼠鍵的設定,也依照我自己習慣調整位置,Layer的切換的部分,也把「;」這按鈕Hold加上了常用的切換層,以便符合自身的習慣,經過幾番的調整後,終於有順手些,也愈越來越像自己常用的鍵盤。
2023/1/3 兩種組合片
可以將左右兩側的鍵盤,透過組合片的方式來組合起來,隨附2種組合片,一種是有角度的,另一種則是平行。
![]() |
組合片有滿滿的蝴蝶Logo |
![]() |
組合片正面 |
![]() |
鍵盤上的接合處 |
![]() |
組合後的樣子 |
![]() |
這組是有弧度的 |
![]() |
近看鍵帽的弧度很特別 |


![]() |
這組是沒有弧度的 |
![]() |
USB Type C接頭 |
![]() |
網路線接孔 |
![]() |
隨附的網路線有金屬遮蔽,但有些微生鏽的情況 |
這組鍵盤的重量跟體積較大,價值看起來較高,不太想帶過去墨西哥使用,因為入境時可能會被海關刁難要求補稅,但這樣擺在台灣有些浪費就是了。
在離開台灣的前一晚,下定決心把它給拆開來看看,畢竟它都附送螺絲起子工具了,就順便測試一下工具是否適合。
2023/1/27 一探究竟
![]() |
螺絲起子工具 |
![]() |
有多種接頭可用 |
![]() |
拆下木製上蓋 |
![]() |
木製上蓋的內部可看到螺絲孔 |
![]() |
露出鍵盤本體 |
![]() |
拆掉鍵帽 |
![]() |
鍵帽為ABS加烤漆上色處理 |
![]() |
拆掉鍵帽後露出軸體 |
![]() |
拆掉軸體後露出PCB板 |
![]() |
金屬定位板 |
![]() |
PCB板 |
![]() |
底部的塑膠板 |
![]() |
拇指區有控制器與RJ45接頭 |
![]() |
Debug用的引腳 |
![]() |
USB區域 |
![]() |
RJ45接頭座 |
![]() |
太陽造型的斜角底座 |
![]() |
用螺絲方式鎖住鍵盤底部的螺絲孔 |
![]() |
合體後的鍵盤 |
![]() |
可以依照需求用旋轉方式調整鍵盤升起的位置 |
最後決定把單獨買的白色無刻鍵帽帶去墨西哥研究,預計做一把專門使用該鍵帽的鍵盤來測試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