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作36鍵的小Willow鍵盤

看到許多人對小鍵盤如此著迷,原本嗤之以鼻的我,也想試著用看看,原本因為寫程式的需求,執著於需要功能鍵區域,但後來發現,似乎用層的方式來解決也不錯,尤其試用了Planck後,它的配置剛好一排12個鍵,用兩排就能達成F1~F24的需求,似乎能有效的解決這需求,隨後我也改了我的ExDactyl鍵盤的層設置,統一操作手感。

隨後研究了更少顆按鈕的鍵盤,看上了Miryoku Layout的配置設計,似乎還蠻符合我的胃口,它不是所謂的鍵盤設計,而是適用於36鍵的鍵盤配置,可以於多種韌體甚至軟體上配置,不過QMK上我嘗試照作者提供指令來進行,原本應該可以把自己的Layout,替換成Miryoku Layout,但是出現錯誤,能力不足無法排除,所以就索性把自己的default layou改成跟他類似的配置,然後再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,原本Miryoku內提供的一些額外的功能,例如左右手切換、快速切換替代英打布局..等,就無法使用了,單純拿Layout來用。

外觀的配置採用了Willow layout的核心36鍵,拇指處是自己再另外調整過的,小指處的那排,後來也有往下移動了一些,姆指也有往外一點,以便符合自己的手型。原本這片黑的測試片後來就淘汰掉了。

使用Willow layout核心的36鍵


這次自製的鍵盤採用了Duplex Matrix設計,減少PIN的需求,讓左右連線的線路降到只要6PIN即可連線使用,原本還嘗試將旋轉編碼器也加上去,但是這會增加不少的拉線,PIN數會再增加4PIN,感覺效益不大,只是炫一些,可能下一版再來研究怎麼樣更好接,先讓自己能夠適應這樣的鍵盤再說。

使用Duplex Matrix減少PIN的使用


IDC座的部分,我還是用我自製的外殼,配上杜邦接頭的方式來解決,只是原本底座要直接立於鍵盤殼上,後來決定就先不要放基座上去了,直接留白,未來再用白膠黏著的方式來處理。

IDC尺寸部分,則是依樣用10PIN大小的外殼,只是底座的部分就不直接印出來了,直接把殼黏在底板上使用,這樣空間使用上是剛好,但缺點是未來維修上會不方便,希望短期內不會維修到。

黏好後蠻牢靠的




原本以VIA無法控制超過4層,但後來仔細研究才發現需要開啟參數再重新編譯即可控制超過4層,因為我東改西改後,層數來到了9層之多(但也才多原本1層),如果只能重新編譯才能替換層的設定,那實在會有點麻煩,還好找到方法後,可以正常的開啟VIA然後REMAP網站來進行修改。

目前各層的設定:
這幾週使用下來,算是越來越習慣了,也漸漸的能夠瞭解到小鍵盤的魅力,但也發現了一些侷限,例如遠端遙控時,複合鍵不易觸發的問題、腦筋有時候卡住的問題..。

這次依照慣例,全部都由這把小鍵盤打字與編排文章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