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此鍵盤的命名與特性
這把鍵盤本質就是變形的UC36,只是換個名字,因為它的造型是碗型曲面,但因鍵盤小,弧度不大,猶如小可愛一般,因此命名。
![]() |
小可愛36鍵盤(Bralette36) |
這把鍵盤是我的另一嘗試,上一把只有上下曲面,這把加入了左右,讓它更符合手指放置時的形狀,有更好的打字體驗,拇指處也有改進,往內有10度角的上揚幅度,拇指按壓會更輕鬆,也把原本往下挪動的拇指區盡可能地往上挪,讓拇指按壓時,是靠指腹中間位置,這邊肉多,長時間使用較不會疼痛。其餘的部分大至依照NISSE的Layout配置,沒有太大改變。
![]() |
碗型雙曲面結構 |
雖然鍵盤的彎曲幅度不大,但是因為鍵盤小,手指移動間距短,打字手感差異還是很明顯。
![]() |
拇指處約有10度的上揚幅度 |
這次改版,其實前前後後印了5、6片不同的角度測試,包含測試拇指區的上揚角度,後來發現還是不要抬太高的好按壓些,未來發佈後,其實可以針對自己的使用習慣進行調整,設計不同的角度,畢竟每個人的手型是不同的。
![]() |
印了不少的底板,測試了不少的角度 |
關於此鍵盤的製作
這把鍵盤的特點,就是透過簡單的3D列印,即可製作雙曲面鍵盤,由於採用零件拼裝的方式來處理,因此列印元件相對簡單,也可一次印出單手所有零件,之後就像積木組合一般來處理。
![]() |
左手零件 |
![]() |
右手零件 |
這次先黏上IDC Holder以及MCU座,讓配線的時候能夠直接預留充足的線路長度,使用IDC Holder後,IDC母接頭就可以不用先黏合,而是用卡榫方式卡在鍵盤上,有需要時可以方便的拆下調整。
![]() |
預先拼裝 |
另外由於M字板的部分,是採用垂直方式列印,我發現印出的孔洞比一般還要來的大一些,這導致Choc軸卡不緊,還好可以透過萬能的白膠來補救,於孔洞沾上一層白膠,乾燥後會變成透明的一層,這時候再卡軸體上去就會變得很緊,非常的好用。
![]() |
上白膠後的固定孔 |
![]() |
乾燥後呈現透明狀態 |
這把鍵盤拉線的部分大概花了三晚來處理,跟一般的鍵盤製作來比很慢,但跟之前的製作方式來比,速度已經快蠻多的,熟能生巧外,拉線順序也是有訣竅,後面會寫一篇來說明。
![]() |
拉線是一門學問,不論是否需要焊接 |
另外,目前用較大的孔洞來拉線與放置二極體,作業順暢許多,但由於孔洞大,如果沒拉緊,就會遇到接觸不良的問題,可以拿鉗子拉緊或者調整,但有時是線路問題,有時是針腳歪斜,仔細觀察,或者用三用電表量測,應該都可以把問題解決。
![]() |
小可愛36鍵盤 |
這系列的鍵盤,拉線的方式都是使用網路線的內芯線,這次線路的部分,只用同一色系的線路,看起來就沒之前那樣突兀。
依照慣例,這篇文章也是用這把鍵盤來撰寫的,這把算是同類型的第二把,因為第一把做好後不久,就送到台灣參加鍵人谷鍵盤聚會,沒足夠時間拿來撰寫,所以加緊趕工製作出這把鍵盤來撰寫此文章。
第一把鍵盤的製作紀錄:
繼續進行改版,讓它變的更像是碗型曲面,拇指一邊也抬高了,按起來更貼合手指 pic.twitter.com/3n0UgI5lWN
— Andy Chiu (@andychiu) April 24, 2023
留言